手机经过30年的发展,从1G到5G,已经从最初的通信工具,升级成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用品,对于年轻人,一天中,手机陪伴自己的时间要比家人和朋友都长。
有人的时候就有了通信,古代通信方式从烽火传信,到飞鸽传书,再到驿站邮差,一直停留在依靠人力传播的局限中,直到电的发现。
电力开启的人类世界的新纪元,也给通信传播带来质的飞跃,通信设施开始现代化的演变。
1835年,一个名叫摩尔斯的美国人发明了初代电报机,并用一种特定的码来进行信息传输,这种电码被称为摩尔斯电码,随后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电报通讯。
1870年,中国出现第一条电报线,最初只用于军事通讯,到20世纪初,开始商用,逐渐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电报主要是由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的传播方式,发报要专业技术人员,让这项技术的普及有了一定的难度,被时代淘汰也是必然的。
电话机是由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用两根导线连接,在电磁铁上,依靠装有振动膜片的送话器和受话器来实现声音传输和两端通话。
固定电话的出现颠覆了人类的认知,两个千里之外的人,能借助一根细细的电话实现声音传输,固定电话经过多轮进化,已发展成为普普通通的家庭能通过简单数字拨号做相关操作的通讯设备,让人类通讯传输进入声音形态。
BB机的出现,让通讯郑重进入移动时代,第一台BB机产自美国摩托罗拉,1983年传入中国广泛使用。
BB机本来叫寻呼机,因为收到消息时会发出“BBB”的声音,又被人们戏称为BB机。
寻呼机需要依靠寻呼台,才能实现移动通信。用户打电话给寻呼台,再由寻呼台将信息传给寻呼机,寻呼机接收到信息后,机主再根据收到的手机号信息,用固定电话打过去,才算完成一次完整的通信。
2007年,我国的寻呼台全面停止,BB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寻呼机其实也算是移动通信设施,只是它仅仅算是个移动媒介,没办法实现直接通话,所以单独归于一个品类。
1G时代为模拟通信,诞生的第一代移动电话被称为“大哥大”,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有钱人的标配。在那个时代,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拿着板砖一般大小的“大哥大”,边走边高声打电话,要多拉风有多拉风。
“大哥大”的价格很高,大约要两三万才能拥有一台,传输信号也不是很好,所以在国内的普及率不高,随着功能机的出现,大哥大退出了历史舞台。
2G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进入到网络时代,“大哥大”缩小成了机器和卡可以分离的功能机,开启了上网功能。SM卡的正式运用,让手机信号更好,沟通更便捷。
功能机是手机质量最好的时期,当时诺基亚不仅充一次电能用20天,还可以拿机身来砸核桃。现在的一部手机用5年就被称为“手机钉子户”,功能机用5年是常态。
小灵通是2G末期的产物,钻了政策的空子,当时移动从电信分离出来,电信没法再发展移动业务,就创造了小灵通享用固话的资费使用移动手机的特权,在当时很受欢迎。
小灵通使用的固话套餐要比移动套餐便宜很多,抢了移动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被移动和联通告到工信部。再加上进入3G时代,小灵通属于2G技术,就慢慢消失了。
现代社会,不用带钱包,不用带身份证,一部手机就可以出远门,衣食住行都能依靠手机提供的服务解决。
智能手机和我们正常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手机意外丢失增加的风险也越大,进入5G时代,人们开始畅想,能有更方便的通讯工具取代智能手机。
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三维的,三维成像技术是将曾经居于二维平面技术力的虚拟影像,释放出来。
这项技术在日益成熟,或许会在不久之后,应用于移动通信设施领域。以前在科幻片看到的,戴着手表轻轻一按就能出现的立体虚拟对话场景,可能会逐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