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梓县狮溪镇兴隆煤矿的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对井上井下进行全方位监控。矿井深处,工人们使用采煤机对煤层进行切割,采煤机沿煤层推进,将煤体破碎,挖出的煤通过皮带运输机源源不断地被运出……
狮溪镇兴隆煤矿是桐梓县目前产煤量最大的煤矿,现年产原煤量45万吨,是该县能源保供的重要“压舱石”,产出的达标煤大多销往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
“兴隆煤矿不断深化煤炭产业体系调整与升级,以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释放优质产能,力争到2025年,生产煤矿产能达到60万吨。”狮溪镇兴隆煤矿总工程师唐国铭介绍。
作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桐梓县境内煤炭资源储量达47亿吨。
立足煤、做强煤、却不唯煤。桐梓县积极引进并培育了多家下游配套企业,构建了独具特色的“1+2+N”(煤矿+火电厂和煤化工+下游配套企业)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煤炭产业链的高效协同,确保了煤炭产业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桐梓县全力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了县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煤炭产业体系战略性调整,稳步提升煤炭保障供应能力,充分的发挥煤炭资源在县域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据统计,桐梓县现有煤矿29处,生产矿井9处,正常建设矿井6处。去年全县累计煤炭产量56万吨,同比增长17.3%。
随着桐梓县煤炭产量的稳步提升,为下游配套公司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拓展出广阔的市场空间,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从“一块煤”的深邃底蕴到“一度电”的璀璨光芒,煤电联营已成为驱动桐梓煤炭产业链稳健前行的强劲动力。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装机容量为2座600万千瓦的国产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作为贵州省北部电力供应的中流砥柱,充分将桐梓县煤炭资源的潜能精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
“去年,发电量达到了63.47亿千瓦时,这一数字刷新了投产以来的最高纪录,实现工业产值21.4亿元。”桐梓发电营销部主任王鑫说。
从“一块煤”的厚重积淀到“一抔肥”的丰饶滋养,煤化联产成为“链”接煤炭资源到高的附加价值化工产品转化的关键环节。
作为贵州省目前最大的煤化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依托煤炭作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主要生产与销售复合肥、尿素、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以丰富产品品种类型延伸产业链条。其尿素产品在贵州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充分展示了其市场龙头地位。
赤天化桐梓化工总工程师付国介绍,去年公司产值达22亿元。今年一季度生产尿素14.87万吨,复合肥近2.4万吨,硫酸铵7520吨,各项目标均超100%完成。
与此同时,桐梓县积极引进并培育了多家下游配套企业,围绕电厂和化工厂下游产业链条,全力发展县域煤电化循环经济,提升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效益。
桐梓发电每年产出的110万吨粉煤灰、15万吨炉渣以及70万吨石膏等副产品,均被就近提供给遵义新景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和贵州九鹏建材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原料,实际做到将每一块煤“吃干榨尽”。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也体现在桐梓化工身上。该公司每天产生的300余吨煤渣,催生出了下游两家环保砖厂和一家水泥厂。水泥厂以每吨7.5元的价格购买煤灰,经加工后送至全国多地建筑施工工地,解决了废渣处理的大问题,还变废为宝提升价值,延伸价值链。
在贵州越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0余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每台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两班倒,加班加点忙生产。“今年定下完成1.2亿元产值的目标。”贵州越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相才表示,源源不断的订单,就是最强的底气。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矿山设备支护材料配套设施一体化的企业,尽管入驻娄山关经开区(高新区)不足两年,但去年的产值已达4000多万元,除了为桐梓县上游煤矿公司可以提供智能化机械化设备外,还成为西南地区矿山设备材料重要的供应商,为整个煤炭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李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