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及肥料助剂的创新发展,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守护国家粮食安全都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全球农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创新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并重塑着农业的所有的领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复合肥及肥料助剂技术的创新,成为了推动我们国家现代农业化进程的关键力量。
8月28-29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豹牌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碧晶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支持,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肥料助剂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4全国复合肥与肥料助剂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于山东泰安市召开,吸引业内专家学者、生产企业、相关从业人员300余人与会。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致辞指出,传统的复合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适应不一样土壤和作物需求等方面,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保护等全球问题也给农资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以上挑战,创新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仍要求我们逐步加强机理研究,深入探究肥料养分的释放机制、作物的吸收利用规律等基础科学问题,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总之,复合肥及肥料助剂技术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界共同发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阚夕国表示,当前现代农业已迈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轨道,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减肥增效、土壤修复、品质农业及乡村振兴等农业战略,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品质农业欣欣发展,农业种植正应势发生巨大变革,农资行业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进行肥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组合与迭代升级,助力提升农业种植的效率和效益。云图控股作为磷复肥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依托自身优势,从始至终坚持“让种植更高效、让农民更轻松”的使命,助力农产品提质增产、农民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原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辛景树作《我国施肥技术进展》报告,全面介绍解读了最新的粮食增产、科学施肥政策,报告中提出,突出肥料新产品、施用新机具、施肥新技术三新集成融合,着力提高化肥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强调推进科学施肥的总体思路,要加快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推进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多元协同,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三新)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和化肥利用率;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体系,加强选肥施肥全过程技术指导;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施肥专业化、集约化水平。
国家化肥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汪洪围绕肥料的定义、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科学施肥原则、施肥指导意见、新型肥料发展等话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了科学施肥与新型肥料的发展,减少养分缺失,采用平衡施肥、综合养分管理等科学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的新方法和严格的登记管理,保证肥料的质量和安全;作为新型产品,肥料增效剂开发与推广之路未来可期。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臣指出,复合肥是利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原料等创制的与现有常规产品在形态、性能、功能等不同的新的肥料产品类型;新型肥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相对于现有都会存在和使用的肥料而言。目前全国具有生产许可证的复合肥企业有3000多家,山东、湖北、河南占比46%,据不完全统计,2023-2024年新增复合肥产能在2000万吨以上,我国复合肥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品种类型齐全,高端复合肥的技术、品质和效果逐步接近世界优秀品牌,但还有差距。针对复合肥未来的发展,围绕资源利用、助剂与生态、肥料未来的竞争力三大维度展开思考,养分利用、装置利用上,除了创新产品和生产,我们还能做哪些工作?目前助剂作用机理不清晰,对环境影响不清晰,助剂标准有待建立,既要保证生产与产品,又能保证土壤、大气、作物、人、动物等生态健康。针对土地集约化趋势,发展数字化与智慧化农业,搭建农服平台,解决种植生产的痛点问题。
随着山东省近几年行业压缩产能、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公司数在逐步减少,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范秀凯介绍山东省复合肥料现状及发展,目前山东省氮肥行业有合成氨装置的氮肥企业13家,合成氨产能717万吨,尿素产能968万吨;磷复肥行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取证的企业120家,产能近4000万吨,产能大约1500万吨,其中以磷矿为原料的磷肥企业7家,大型骨干复合肥企业10余家;钾肥行业企业较少,目前有十套左右的年产2-4万吨硫酸钾生产装置。总量控制成效显著,产能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站长袁亮介绍化肥产品创新与未来肥料产业格局,俯世界肥料之发展,肥料创新为二元,一是将肥料资源中的无效养分形态转化成有效养分形态,二是产品养分不仅能被吸收利用而且还要实现高效利用。未来十年,我国农用常规尿素、磷铵、复合肥将大面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有效养分高效化绿色产品;增值肥料将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年产量将达到3500万吨,占到农田直接施用尿素、磷铵、复合肥的50%以上,应用10亿亩,作物增产200亿公斤,推动我们国家大宗化肥产业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化肥减施增效、农业绿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诸葛玉平指出,肥料高效利用需要产、学、研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不停地改进革新与转化,为我国农业高水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何破解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新型肥料创制团队负责人林海涛指出,创新基于作物-土壤-肥料系统养分精准匹配的肥料设计,突破矿产养分资源全量利用的技术与工艺难题,创制基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绿色新型肥料,团队在新型肥料创制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复合肥增效—生物刺激素增效材料的研发、防结技术、缓释肥料—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缓释肥料、作物专用水基树脂包膜缓控释肥料等,接下来要实现以下突破:绿色智能匹配肥料设计、开展缓控释肥的环境效应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杰介绍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健康,微生物的分布如下:非根际土壤中营养稀缺,细菌细胞一年只复制几次,微生物含量在2000万-1亿细胞/克土壤;根际土壤中富含根基分泌物,微生物代谢活跃,含量是非根际土壤的10-100倍。微生物物种有约3000种细菌、约700种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多数对植物无害或有利,少数对植物致病。同一菌种在不一样的土壤、作物上效果差异明显,决定微生物菌种商业化主要是有效性,加工、储存性能,生产性能三大因素。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博士后苏航介绍,褐藻寡糖是海藻酸酶解后的小分子寡糖;是由甘露糖荃酸和古洛糖荃酸组成的小分子聚合物;是海藻提取物中活性最高的成分。并针对南非巨藻的特性优势、褐藻寡糖抗逆/抗病/抗干旱机理,展开讲解。褐藻寡糖具有快速生根促长,诱导作物自身生长素的合成;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尤其是抗盐能力;作为增效剂,提高肥料20%-30%的利用率等功效。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特肥营销公司总经理陈继梅介绍国内外水溶肥和液体肥现状及其应用,当前在欧美等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水溶肥及液体肥已成为主流肥料,国内在2015年至今,水溶肥市场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迎来行业快速地发展时期。水溶性肥料可以水肥同施,以水调肥,有效吸收率达到80%-90%,超出普通化肥1倍多,肥效迅速,可满足作物快速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目前水溶肥发展存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不规范、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应用方面需要加大推广力度等问题,我们国家发展水溶肥势在必行。
齐鲁工业大学教授赵林介绍,发酵类肥料助剂产品的研发制备及应用,发酵细胞类生物刺激素—益生菌剂土壤定殖弱,添加成本高,效果不稳定,难以长期保藏;目前的农用聚谷氨酸,在土壤中易被微生物降解,且在淋溶、径流等作用下易流失,极大降低了聚谷氨酸利用率,需要开发超高的性价比的物质,团队现成功开发出低成本农用聚谷氨酸,通过低成本的发酵原料筛选,耐高渗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提高其利用效率。
从复合肥增效角度来说,硝化抑制剂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施卫明作《生物硝化抑制物质的发掘及其在肥料中的应用潜力》的主题报告,硝化作用是土壤氮转化的关键过程,抑制硝化是解决氮素困境的钥匙之一,施用硝化抑制剂是氮素增效减排的有效手段;生物硝化抑制剂是氮素增效减排的新技术和最前沿;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组合在一起,有加成效应。未来研究培育绿色品种,构建绿色耕作模式,创制绿色新型肥料,为硝化抑制剂肥料的创新、和物质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物技术部研发总监李洪顺介绍中化化肥“生物+”战略,通过生物制剂、Bio+土壤健康、Bio+养分高效技术,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品质提升。施诺德研究院(中国)中心实验室贾亮介绍,施诺德肥料的增效技术,应用肥料增效技术能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分别介绍物理增效、化学增效、生物增效技术的优缺点。
为期两天的会议,各位代表热情参加大会的各项议程,新型肥料分会第五次会员大会、肥料助剂专委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同期举办,云图控股当选为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第五届会长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