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和美必先行。在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泾川县持续深化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两线三区”(两线:道路交互与通行沿线,旅游景区沿线,三区:泾汭河川区、北部塬区、南部塬区)总体布局为统领,紧紧围绕“产业+生态”两大主线任务,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因地制宜、示范引领,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协同互促的和美乡村振兴之路。
谈到乡村振兴,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产业振兴,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核心支撑,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丰台镇张观察村就是牛产业发展较好的典范。
丰台镇张观察村村副主任张喜红介绍道:“我们村通过积极招商,引进甘肃东牛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在村上建设平凉红牛标准化核心繁育场,累计吸引投资3060万元,建成标准化牛舍8栋,占地74亩,配套建成管理用房、消毒间、精饲料库房、青贮窖、母牛活动场、有机肥生产线、大数据中心等附属设施,现牛存栏量达到500多头。”
再来看果产业,应该数南塬片区乡镇最有发言权,高平镇牛家咀村、飞云镇南庄头村就是发展较为出色的村庄。
遇到南塬片区群众,问:“今年苹果产业效益怎么样?”各个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政策好。“近几年,苹果价格都比较好,政府支持力度大,给咱们提供项目资金支持,给我们开办田间课堂讲技术,给我们联系客商销售苹果,才使苹果树真正变成了我们的致富树”一位村民说道。紧接着,牛家咀村党支部书记何海霞又补充说:“我们村坚持“三代人兴一业、三十年谋一果”,持之以恒壮大苹果产业,建设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大力实施“护园强果”工程,强化务果技能培训,今年累计完成果园标准化管理280亩,新建矮化密植园20亩。”
来到汭丰镇龙王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远处一大片的蔬菜大棚,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地坐落在田间。走近一看,西红柿圆润鲜红,辣椒绿意盎然,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蓬勃向上。汭丰镇党委书记段文军介绍说:“近几年汭丰镇龙王村抢抓东西部协作战略机遇,累计投资6467万元,建成泾汭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汭丰)核心区,同时引进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广新优品种及技术,促进龙王村蔬菜产业形成技术托管、订单种植、线上销售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
和美乡村创建进程中,泾川县县委、县政府更是把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塬果川菜整县牛”的总体思路和牛产业“一个中心两条片带”、果产业“一塬三带五特色”、菜产业“一园三区三带”的发展思路,同时深入实施农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模式。近几年,累计建成规模养牛场(小区)52个,10头以上养牛大户1675户,培育养牛专业村5个,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6.06万头和2.33万头;建成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4160亩,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15万亩,全县果园面积稳定保持在18万亩;建成设施蔬菜园区51个,日光温室1197座、钢架大棚6339座,全县蔬菜种植培养面积近5万亩。
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生态环境也要做到优美宜居。泾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红涛说道:“泾川县始终把“村庄美”作为“和美乡村”创建的首要标准,坚持生态优先、标本兼治、全域治理的发展理念,在全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543”集中整治、村庄清洁大扫除、农村拆违(危)拆临“百日攻坚”等行动,组织实施“八改”工程,持续有效推进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动人力2.3万人次,清理农村各类生活垃圾7000多吨,整治各类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危险破旧房屋、废弃圈舍等543处,绿化美化157.2公里;投资1470.97万元,实施泾明乡白家村、红河乡田赵村等和美乡村提质增效项目10项。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1个,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41个,省、市级“和美乡村”7个。2024年申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7个、省级“和美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22个,同步开展20个县级“和美乡村”创建,进一步推进村庄整体风貌和谐、形态优美、宜居宜业。”
产业是基础,环境是底色。泾明乡白家村依托良好的态环境及村庄天然资源禀赋,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完成了一场以绿生金的华丽转身。泾明乡政府乡长康慧敏介绍说:“泾明乡白家村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文旅融合、彰显特色的建设思路,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支柱产业培育同步实施,深度挖掘牛角沟遗址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建成了牛角沟遗址展馆、民俗农耕馆等6个主题园,打造出“山水白家”乡村旅游品牌,扶持18户群众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研发出牛角沟梳子、黄酒、小饰品等文创产品11种,带动就业50余人,村庄实现年旅游收入150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反哺生态治理,生态优势助推产业繁荣,泾川县通过“产业+生态”双核驱动模式的生动实践,全面推动“和美乡村”迈出了坚实步伐,绘就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蝶变画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